时间:2019-12-02 关注:1345次
我的茶山日记(上):老班章之行,确认过眼神,都是爱茶人
茶香不怕山高路远。爱茶人行得了茶路,与茶山、茶树来上一次亲密的对话,才能让那一抹茶香的韵味更加深刻。
八月中旬,气候还是没有秋意,炎热、高温,这个夏天比以往持续得更久,勐海之行,让生活多了一些不一样的色彩。由茶智汇主办,勐海郎河老茶坊茶业有限公司承办的“云南古树名山深度游学”为期一周,四海的茶友飞聚云南,从临沧冰岛,到西双版纳易武、老班章、南糯山,一路踏寻着普洱茶的印记。
而我的茶山之行,是从老班章才开始的,一路上走走停停,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满了这一行的颇多感触……
行山知味·老班章
清晨,我拿上相机和装满好奇的心情坐上了茶山游学的大巴车,与同行的“学生”们待整片刻就出发赶往老班章了。
车子离开勐海县城不久,路两旁青色郁葱的植被逐渐映入眼帘。清晨的天空披着一层薄雾,远处的水稻田里零星闪烁着微光,外省来的朋友对公路两旁的一片火龙果树感到一阵新奇。天上的云朵渐渐显出了亮白色,看看手机显示此时的温度是24摄氏度,略感微冷,阳光透过树间的缝隙快速的在身上停留着,我还沉醉在这惬人的景色里。
车子一个巨大的摇摆,我彻底醒了。
时间已是上午十点半左右,此时车程行驶了约三分之二,所处海拔1740米,路越发平顺,窗外的茶树更多了,眺望远处的山上,茶树在雾气缭绕中若隐若现。
车子停下,“中国普洱茶第一村——老班章”就在眼前,老班章村的房子错落排列,房子蓝白交相辉映,很多房子还在建的过程中。听同行的人说“这是每户平均年收入约300万的村子”,我顿时心生感慨,原来这山头上别有洞天。
太阳在云层中不断穿梭着,我们穿过村子,向山上走去。我睁大眼睛,左顾右盼,不想落下这山上任何有趣的事物。
沿着茶园中湿漉漉的石坎路走入深处,一股湿润的青香味扑面而来,老班章「茶王树」和「茶皇后」映入眼帘。
或许是因为其“茶王”之名声远,想要一睹其貌的人太多,树围栏外面的路被人踩出泥痕,与十几米外茶园里覆盖着青苔和绿草的地面形成鲜明对比。
我用照片记录这2019年8月的“茶王”与“茶后”,茶树枝头的鲜叶,掉落在地上的茶籽,普洱茶的历史在这一生一落的时光里叙说着不一样的故事……
老班章村在身后远去,在沿途的贺开古茶园稍做停留,但这一初行的画面在脑海中陆续放映着,下山的路依旧颠簸,在疲倦中有了睡意。
明天又会是什么样呢?
热门推荐RECOMMENDED
夏至,于你,宜茶
日光长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,木槿荣,这是礼记的夏至。麋与鹿属同科,但古人认为,二者一属阴一属阳,鹿角朝前生,属阳,夏至后阴气开始生发。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,喜阴的植物开始生长。
慕茗而来
有时候,喝茶是不需要太多解释的事。
易武雅韵:一杯芳心暗许,易武茶的柔美与刚毅
易武古茶呈索芽肥大,叶身茸多显毫,茶梗较长。滋味持久性强,柔中带刚,具有丰韵细腻沉稳厚实的本色,其中易武茶山以“七村八寨”最具特色。
景迈陈韵:幽兰芬芳,清风飒飒
景迈茶色泽黑亮,条索紧结,耐泡度高,苦弱涩显,甜味明显而持久,香气突显,最富盛名的便是那幽雅“兰花香”。
品鉴 | 经典老郎河,地道勐海味
一杯经典老郎河,品出地道勐海味。